从2022年吃下GAP大中华区业务,到去年接手英国雨靴品牌Hunter,再到如今将定位高端的瑜伽品牌收入囊中,宝尊的轨迹已经明晰,以本土化运营打开国际品牌的中国困局。
仔细打量这次收购标的,Sweaty Betty创立于1998年,与Lululemon同年,定价750-1180元的紧身裤甚至更显高端。但自2021年进入中国后,品牌遭遇严重水土不服。香港门店从巅峰期的5家萎缩到1家,清仓促销成为常态,这种”国际大牌水土不服”的剧情,貌似是宝尊偏偏看中的特质。
据公开报道,收购Sweaty Betty后,会由宝尊操盘GAP和Hunter的原班人马接手,目前已在招募相关岗位。这种操作也正是宝尊从代运营转型品牌管理的关键打法——用中国团队重构国际品牌的底层操作系统。
如今再看宝尊的收购版图,三个品牌构成矩阵,GAP覆盖大众基础款,Hunter主打功能性户外,Sweaty Betty聚焦高端女性运动。
特别是GAP中国经过两年半的改造后,大部分产品已由中国团队设计,Hunter虽然门店布局不多,但其英伦基因与Sweaty Betty的英式血统可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,这种组合策略,让人想起LVMH的棋盘游戏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宝尊全渠道的运营能力,线上起家势必根深蒂固,在线下又采取积极开店策略,例如GAP在2024年不考虑闭店情况下,新开了51家门店,宝尊这种线上线下的运营能力,或许能为Sweaty Betty找到突破口。
站在行业角度看,宝尊的探索其实正在回答当下时尚产业的一个难题,当国际品牌的光环效应消退,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改写,如何能重构这些国际品牌的运营效率。
这种模式若能跑通,或许会催生新一代中国时尚集团,但风险同样明显,三个品牌就像三台同时运转的机器,任何一台出现故障都可能拖垮整个系统。
眼下最大的悬念是,宝尊能否在2025年实现其品牌管理业务的整体盈亏平衡,从GAP的复苏势头看这个目标并非遥不可及。
当阿里清仓离场、代运营业务增长见顶后,宝尊的”品牌猎手”故事能否支撑起更大估值。至少从这次收购可以看出,宝尊不只是想救活几个洋品牌,而是要证明中国公司同样能玩转国际时尚资产。这场豪赌的底牌,或许就藏在Sweaty Betty那些瑜伽裤的针脚里。